检测员“机器人”上线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迈进“智能检测”时代
1月8日,在高新区(新市区)辖区企业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力学实验室,检测人员坚永刚将混凝土样品放入托盘,一台红色机器人便开始它的质量检测工作,不一会儿采集并计算出的数据自动上传到电脑。
记者从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研究院通过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智能建造实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新疆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其中研发出的“混凝土抗压智能检测机器人”已经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新疆大学博达校区宿舍楼项目、乌鲁木齐市第八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公寓楼等重点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该科技成果也让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成为西北首家建筑工程领域采用智能检测系统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的检验检测机构。
自从有了检测员“机器人”的帮助,检测人员的工作轻松了。依托混凝土抗压强度智能检测控制系统,检测员“机器人”单日最大检测量12小时可完成500组以上,可自动完成样品搬运、样品放置、抗压试验、样品出样、结果判定、数据上传等工序,并可根据需求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和报告。整个过程可进行全程监控,大大提升检测效率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公正、准确。
“混凝土抗压试验关系到工程质量,必须得认真、规范、严谨,这不仅是一项脑力活,更是一项体力活。”坚永刚介绍,传统的混凝土抗压试验劳动强度大,标准试块每组3个试件,单个试件重约8.1公斤,每组就24.3公斤。检测员“机器人”出现后,我们由之前的8人操作4台压力机变为2人操作,一人准备放样品,一人操作电脑就可以了,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也由“以人为主”迈进“智能检测”时代。
目前,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对检测员“机器人”进行升级、完善,让操作更方便和安全。近年来,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引进并更新各类检测设备,针对实验室进行改造,提升检测产能,缩短检测周期。其中2023年该院受理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国家级优秀成果创新奖6项,省部级成果创新奖16项,自治区工法7项等等,多项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应用于天山南北重大项目建设。
作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乌鲁木齐目前正积极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引导,不断探索智能建造管理机制创新、建筑机器人的使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短评|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近日,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接连传来好消息,该院承建的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钻机基础施工突破9000米;研发的混凝土抗压智能检测机器人提高了新疆建设工程智能检测领域的发展速度;中建新疆建工科创平台基地计划3月投入使用,可提供建筑节能等近30项技术检测工作。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只有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创新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才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重大工程,从勘探、规划、论证、设计到施工,往往极其复杂,技术挑战巨大。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也是一种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方法和路径。为控制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超长隔震结构施工变形的难题,中建八局项目团队成立博士工作站,联合国内知名高校、院士专家团队、设计院,主要从材料维度、构件维度、施工维度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深地塔科1井钻机基础施工项目难题,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深入项目现场研究出“沙漠腹地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地基基础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课题成果,并提出采用“沙漠沙干压+碎石土垫层”地基基础方案……重大工程项目为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提供丰富应用场景的同时,科技创新也助推着工程的高效建造。
提升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广泛汇聚创新人才……建筑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与工程示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机制,将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有力支撑着新疆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时间:2024年01月16日
【关闭窗口】